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热点 > 正文

贪官“吃药反腐” 事实又是什么?

2021-09-22 02:50:30热点

简介反腐大脑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因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论,其实很

反腐大脑

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因为信息碎片化,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论,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认为造出的谣言来混淆大众,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

  近日,一篇内地媒体援引自香港《南华早报》的文章引发网络热议。原文刊载于7月5日南华早报网站,标题为《贪官的大脑,与我们有何不同?》,内文报道了内地行为神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摘要如下:

  你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贿赂,抑或会再三深思?内地科学家认为,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人体的左脑找到答案。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内地行为神经科学家最近重点研究了大脑左侧额下回(left inferior frontal gyrus)稍上方的一小块区域。研究小组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李纾率领。该小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专家认为,如果发现受贿行为与大脑相关,科学家就可以研究替代方法来调整人的行为,包括药物或心理治疗。

  “吃药反腐”?不少报道甚至将这个说法呈现在标题中,引发网友一边倒的批判之声,有人斥责科学家不靠谱,有人质疑研究动机,有人调侃几句后仍“无条件转发”。

20190830093309_58ceaf.jpg

“吃药反腐”的真相是什么?

  蝌蚪五线谱第一时间联系到新闻当事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李纾老师,向其求证研究的具体内容,得到的回复概要如下:

  我们课题组做的研究是关于:Money talks: Neural substrate of modulation of fairness by monetary incentives(有钱能使鬼推磨:公平准则受金钱调节的神经基础)

  其研究发现及意义在心理所和科学院的科研进展报道中说的很明白。其中只字未提“贿赂”、 “腐败”或“贪官”。

  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改写了我们的中文报道稿。但凡与原报道不符之处(如:你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贿赂,还是会再三深思?科学家认为,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左脑中找到答案。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该小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换言之,他们更容易被“收买”。李纾表示,研究结果或可进一步阐明腐败为何及如何发生。),均属记者自由发挥,随意解读,不是我们的本意。

  所以,这则被广泛转载、引发公众争议的报道,其实又是一起媒体曲解、以讹传讹的事件。所谓的“吃药反腐”,或许更多是某些媒体人或者那些“无条件转发”的网友一厢情愿的念想而已。

  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尊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客观传播科学事实,是义务也是责任。倘若“媒体误读”事件频发,伤害真相伤害科学伤害网友的同时,也势必会损害媒体公信力。

  为方便网友更清晰地了解研究课题的内容,蝌蚪五线谱特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网站报道全文转载如下,以正视听。

有钱能使鬼推磨:公平准则受金钱调节的神经基础

  (内容整理自“科普中国”、“科学辟谣平台”)

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